4008-888-888

新闻

2025年9月,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地的装备制造领域迎来了一场场“破圈”与“融合”的盛会,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的热潮奔涌。从沱江之畔的资阳到旌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公司新闻 >

蓉欧枢纽四地联动 以商协会为媒共筑区域产业新生态

发表时间:2025-09-28

文章来源:admin

浏览次数:

2025年9月,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地的装备制造领域迎来了一场场“破圈”与“融合”的盛会,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的热潮奔涌。从沱江之畔的资阳到旌湖之滨的德阳,从岷江河谷的眉山到蓉欧门户的青白江,成都市机械制造业商会、成都智能制造协会、青白江区青年企业家商会、青白江区蓉欧工业商会等四家商协会牵头组织的系列参观交流活动,在半月内串联起成德眉资装备制造的产业脉络,书写了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篇章。
四地产业特色鲜明,互补发展的格局在参访中愈发清晰。资阳的产业图谱上,四川交子电力装备的智能生产线与资阳石油钢管的精密管材交相辉映,中车电气的轨道交通核心部件与高仙智能的服务机器人形成多元矩阵,凸显其在电力装备、油气管材等领域的制造优势。德阳的重工基因在思远重工的大型构件与兴天元钢桥的特种钢架构中彰显,顺腾机械的精密加工与英杰电气的能源控制设备,印证了“中国装备科技城”的硬核实力。眉山则以丹甫环境的节能装备、德恩精工的传动部件、中车紧固件的精密连接件,构筑起装备制造的“零部件王国”。而成都作为核心引擎,依托研发优势与青白江枢纽资源,成为四地产业联动的“大脑”与“门户”。
密集的跨区交流背后,是商协会精准把握产业发展脉搏的战略考量。在成德眉资同城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四地虽产业基础雄厚,但曾面临协同不足、配套分散的挑战。组织企业走出成都,正是为了打破行政壁垒:向资阳中车学习轨道交通电气集成技术,为成都整车制造补全短板;借鉴德阳英杰电气的能源控制经验,助力成都清洁能源装备升级;对接眉山德恩精工的精密制造能力,完善成都智能制造产业链。向国央企与行业标杆看齐,更是破解“本地配套率低”难题的关键——会员企业在参访中达成的12项配套意向,正是“补链强链”的鲜活实践。
成立产业联盟的必要性,在青白江的枢纽优势中愈发凸显。作为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这里2024年外贸进出口额突破500亿元,中欧班列联通全球150个城市,构建起“生产在市州、集散在成都”的格局。联盟成立后,德阳的钢桥构件可经铁路港快速运抵欧洲基建现场,眉山的紧固件能依托“中老泰马”班列辐射东盟市场,资阳的电力装备借助“空铁联运”通道对接中亚需求。这种“枢纽+产业”的联动,让四地企业得以共享国际物流网络,降低出口成本达30%以上。
产业联盟的价值更体现在资源整合的深度赋能上。通过统一发布供需清单,成都的研发成果可在德阳实现重型装备转化,资阳的管材制造能对接眉山的环保设备需求,形成“研发在成都、制造在周边、出海在港城”的协同生态。青白江青年企业家商会的调研显示,联盟成立后,会员企业跨市配套周期从30天缩短至12天,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8%。这种协同效应,正是对“成德眉资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生动诠释。
从资阳车间的技术交流到德阳商会的签约握手,从眉山厂区的供需对接至青白江港的货柜启航,系列参访活动让成德眉资装备制造的产业链条愈发紧密。在全球产业竞争加剧的今天,以商协会为纽带、以蓉欧枢纽为支撑的产业联盟,正推动四地从“各自为战”走向“协同共赢”。
当成都的研发创新、德阳的重工制造、眉山的精密配套、资阳的特色装备与青白江的国际通道深度融合,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然成型。这股涌动在成德眉资的协同力量,必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相关案例查看更多